
“静安CBD是一个世界级城区的典范。”利物浦商业提升区首席执行官安德礼(Bill Addy)表示,特别期待看到苏河湾功能区的发展,尤其是静安的首店经济和快闪店模式。
近日,上海静安CBD(由苏河湾功能区与南京西路功能区组成)正式加入全球商务区创新联合会(Global Business Districts Innovation Club,下简称GBD)。作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,静安CBD的加入,让GBD的全球网络中多了一扇“中国窗口”,也标志着静安在国际化能级上的又一次跃升——从点对点的企业链接,升级为平台到平台的生态链接,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,推动企业间交流迈向更高能级。
全球高端要素为何投票静安?
静安CBD加入GBD,是全球舞台选择静安的一个缩影。上海静安CBD由苏河湾功能区和南京西路功能区组成。苏河湾功能区面积为4.2平方公里,拥有6.3公里的苏州河岸线,以其滨水岸线和环境吸引力而著称。南京西路功能区位于静安区的核心地带,面积6.7平方公里,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、文化遗产以及世界顶级的商业办公楼。
国际交流平台上,从不乏静安的身影。

从《奔流:从上海出发——全球城市人文对话》(以下简称“《奔流》”)首季在巴黎对话拉德芳斯,到伦敦《奔流》第二季发起《世界级滨水区水岸发展倡议》;从进博会“全球服务商联合展区”的高能亮相,到全球电竞大会、上海静安国际设计节等国际活动的常态化举办——静安的国际交流活动密度,堪称中心城区的“国际会客厅”。
仅2025年,静安就举办了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、首届IEEE全球区块链大会等数十场国际级活动。这些活动不仅是文化输出,更是资源链接:新西兰典极乳业通过进博会与苏河湾结缘,将公司落子于此;英国Diversifying.io人力资源公司通过《奔流》深入了解中国技术人才市场。一场场“全球对话”,静安站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。
同样地,企业“用脚投票”,选择来到静安。
2024年全年,静安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,达3369.93亿元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2.22亿元,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中位居榜首。外资对静安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0%,凸显了其外向型经济的显著地位。区域内汇集了恒隆广场、越洋广场、嘉里中心、会德丰广场、中信泰富、锦沧文华、苏河湾中心、博华广场等众多高端商业商务楼宇。2024年全区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73.9%,年税收超亿元楼宇92幢,居上海中心城区首位,月均税收超亿元的楼宇9幢。
这种吸引力持续释放。刚刚过去的进博会期间,14家优质投资企业与静安签约,选择“投资静安”,项目涵盖科技、商贸、文化传媒、能源医药等多个领域。挪登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从去年与苏河湾结缘,于本次进博会正式签约落户。首席运营官Shoaib Zafar坦言:“跑了一圈城市后,我们认定上海是最合适的落脚点。”
全球资源“连接器”
他们为何选择静安?
一方面,静安的国际化体现在全球资源“连接器”的功能上。依托静安区的“全球服务商计划”,罗兰贝格、国浩律所、摹根麦肯立和新视野等一批高能级服务机构纷纷落子苏河湾,不仅夯实了区域专业服务产业的领先优势,也逐步构建起以苏河湾为核心、辐射全域的企业服务生态。尤其在出海方面,苏河湾功能区已构建起一个“可对接、可咨询、可赋能的一站式出海服务对接平台”,形成了助力企业出海的“静安战略”。

当政府和平台搭好台,出海不再是企业的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可以获得覆盖全周期的资源与服务,实现更高成功率的国际布局。比如,潮流文创品牌卡游在苏河湾大悦中心建立了占地2万平米的研发运营中心,打造其庞大的“IP宇宙”,探索更大的国际市场;再如,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丝绸和科技创新面料的品牌丝所以丝绸为载体,用东方美学织就海外零售网络。
另一方面,静安的国际化体现在“静安速度”与“全球标准”上。年初,Northern.tech为成立中国子公司来华考察。静安苏河湾功能区主动对接,协助企业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沟通,扫清企业在增值电信业务准入方面的顾虑。首席运营官Shoaib Zafar坦言:“原以为要折腾很久,结果全程不到六个月,非常高效。”
“全球标准”则体现在静安对国际规则衔接的持续推进上。区域内集聚的11家国际组织,在标准制定、技术转移、贸易促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为静安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。

静安的国际化,还体现在世界级滨水区的文化与生活共鸣上。6.3公里苏州河岸线,不仅是产业带,更是文化带、生活带。随着《奔流》第二季上海伦敦双城对话的行进,一位特别客人即将见证泰晤士河与苏州河的再次“串门”,来自伦敦帕丁顿站的帕丁顿熊开启静安之旅——人们即将在苏州河上见到“帕丁顿主题游船”。
苏河湾畔,正将滨水环境的稀缺场景转化为吸引全球人才的独特魅力。
国际化进阶仍在加速
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启幕的节点,静安的国际化进阶仍在加速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静安的成绩单可圈可点。“总部经济增能计划”“亚太运营总部计划”效果显著。五年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他各类总部85家。截至“十四五”末,静安已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2家、民营企业总部26家、贸易型总部18家、外资研发中心10家、创新型企业总部3家,总部经济能级持续提升。
外资经济充分发挥区域经济“基本盘”和“压舱石”作用。全区6200余家外资企业,以10%的数量贡献全区税收的半壁江山,外税规模和占比稳居中心城区首位。
区域服务功能日臻完善。在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始终名列前茅,“全球服务商计划”下的龙头机构已增至103家,加速形成高能级服务集群。
科创动能也愈发强劲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60家,科技小巨人企业(含培育)达115家,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。
承继“十四五”打下的坚实基础,“十五五”的静安站上了更高能级开放的起跑线。从要素集聚走向功能辐射,从国际实践的“对标者”升级为发展范式的“分享者”,从来自上海的静安蝶变为链接世界的窗口。
加入GBD,不仅是国际社会对静安发展成就的认可,更是一个新的起点。未来,静安将以更开放的姿态、更创新的制度、更精细的服务,与全球伙伴共同应对城市挑战,携手构筑更具韧性的美好世界。
翻翻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